關于二次發酵
01
產生二次發酵的原因
二次發酵是指打開青貯窖后,青貯飼料發熱,溫度急劇上升,出現飼料腐敗變質現象,也叫好氣性腐敗。產生二次發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貯窖開封取料后,青貯飼料表面與空氣接觸,隨之空氣進入無氧狀態的青貯料內部,此時被抑制了活動的好氣性微生物,特別是酵母和霉菌開始活動和繁殖,導致青貯飼料的溫度上升,這樣就又促進了微生物的活動,使青貯飼料快速腐敗。青貯飼料發生二次發酵,不僅與青貯原料的調制技術、青貯窖環境的變化有關,也與外界氣溫、青貯密度以及青貯原料的水分含量有關,在生產中往往是由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二次發酵的產生。
不良后果
02
對飼料品質有何影響
經過二次發酵的青貯飼料,一是引起干物質損失,一般損失5%~10%,有時可達30%。二次發酵損失的營養物質是其價值高的部分,而且當干物質損失在10%以上時,會產生霉塊及黏滑狀的東西,不能飼喂。二是消化率、營養價值低。由于二次發酵微生物首先從營養價值高、易于消化的物質開始部分破壞,而不利用營養價值低的纖維及木質素。而且由于發熱使蛋白質變質,利用率降低。三是衛生上的問題,二次發酵時,一些微生物產生毒力較強的物質,不僅使家畜出現乳量降低、中毒下痢、流產等現象,而且使乳房炎發病率明顯上升,因此,應盡量杜絕或減少青貯飼料二次發酵。
應對辦法
03
防止二次發酵的方法
微生物法
為防止二次發酵,在青貯時應選擇能抑制引起二次發酵的酵母菌及霉菌的青貯料。由于優良青貯料中含有的酪氨酸能抑制酵母及霉菌的繁殖,故不易發生二次發酵。由此原理可調劑添加乳酸菌,促進乳酸菌發酵,產出酵母少的優良青貯料,從中抑制二次發酵。具體可按以下方法進行。
在適宜期收割原料,使水分含量為70%
整齊地切斷,長度0.9~1.2cm。
添加的乳酸菌。
充分踏壓,使密度達到700kg/m³以上。
盡早密封。
熟化1~2個月。
物理法
二次發酵是因青貯料接觸空氣而發生的,所以用物理的方法切斷空氣進入青貯料是防止二次發的基本措施,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。
青貯前,檢查混凝土青貯室的壁面有無裂紋,鐵皮氣密式塔的呼吸袋有無破損,做到密閉無漏氣。為防鼠蟲害,可在塑料布上覆土20cm,也可撒些殺蟲劑等。
要適時收割,太遲則作物較粗硬,不利于青貯密度的提高,其次材料要切短,充分踏壓,使青貯密度提高。這樣開封后空氣不易進入內部,可防止二次發酵。
使青貯室規模與青貯料的取出量相適應,即使增加青貯密度,青貯料之間也會留有空隙,空氣從青貯料表面進入,淺處較多,深處漸少,因此每日取出量較少,空氣則會進入青貯料的深處,引起好氣菌的增殖。所以,必須在好氣菌明顯增殖前取出青貯料投飼。為此每日取出厚度在15~20cm的青貯室規模較好。一般水平型青貯室較青貯塔表面積大,所以將青貯室分格為好,青貯塔可使用二次發酵防止板。
化學法
作為抑制二次發酵原因的酵母及霉菌生長繁殖的添加劑,丙酸及甲酸鈣復合劑效果較好。添加0.3%~0.5%的丙酸可相當程度地抑制好氣菌的繁殖,添加量0.5%~1.0%時,大部分好氣菌被抑制。甲酸鈣復合劑的主要成分為甲酸鈣,它可選擇性地抑制酵母及霉菌的繁殖,添加量0.2%~0.5%。其他添加劑如尿素、山梨酸、丙烯酸均可適當防止二次發酵。
取料合理
一是要正確取料。大型青貯窖要做到迅速取料,按順序、按層次從窖里取料,豎窖從上到下,長型窖由一端向里,取料時開口要小,動作要快,取完料后立即封閉窖口,并用重物壓上,防止空氣進入;二是要準確取料,要根據家畜每天青貯飼料的用量,合理安排每天青貯飼料的取用量,要做到喂多少取多少,取料以當日喂完為準,以保持青貯料的新鮮,不要一天取數次或取一次喂好幾天。另外,取出的青貯料應放在通風、陰涼的干凈處,防止雜菌污染。